欢迎您访问中技网官方平台!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010-82830965
技术分类
技术分类
市场动态

国家科技奖中的“北京力量”

发布时间:2019/1/21 9:12:51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市主持完成的6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63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0.8%。

北京市科委相关人士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科技创新正迈向新的高度。目前,一批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科技成果,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蓄了新动能,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了北京力量。

源头供给活力迸发

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北京市科委相关人士介绍,北京聚集顶尖人才、机构和项目等核心创新要素,坚持在战略领域和关键“卡脖子”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给予持续稳定支持。

2016年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到2017年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再到2018年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北京已经连续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越来越多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出现,提升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北京基础研究的引领地位愈加凸显,成为国家原始创新的核心力量。

北京科研单位还主持完成了1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涉及信息科学、物理、化学、数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诸多领域,基础研究呈“全面开花”之势。

其中,中科院院士李永舫主持完成的“带共轭侧链的聚合物给体和茚双加成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通过共轭侧链来拓宽共轭聚合物吸收光谱的设计思想,形成一类有代表性的高效给体光伏材料,对国内外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朱文武主持完成的“大规模多媒体的资源跨域协同计算理论方法”项目,建立了大规模多媒体的资源跨域协同计算新理论,开辟了多媒体资源计算的新途径,为发展多媒体网络资源计算基础理论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科技支撑“减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始终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如今,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制定并狠抓“10+3”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落地,多措并举扶持技术创新。

北京市科委相关人士介绍,北京的科技战略布局成效逐渐显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重点发展领域产生了一批代表性获奖成果,推动高精尖产业加速发展。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科院院士梅宏主持完成的“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研发了支持云—端融合系统高效互操作的燕云平台,与神州数码、联想、科大讯飞、阿里云等企业联合推出多种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撑了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提供了源头创新技术。

在医药健康领域,清华大学与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攻克了脑起搏器生产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国内首次自主建设了系列脑起搏器产品生产线,并在全球首次建成脑起搏器远程程控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脑起搏器产品已在全国160余家医院完成8500余例植入手术。

在新材料领域,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国产非晶带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开发及工程化”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带材万吨级产业化装备和工艺技术,提升了非晶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研发与制造水平,为我国输配电领域提供了关键基础材料保障。

在智能装备领域,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黄强主持完成的“仿人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解决了仿人机器人多模态多关节协调的运动规划与控制难题,研制了国际首个具备行走、爬行、翻滚、摔倒保护等多模态运动的仿人机器人,推动我国仿人机器人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关村继续“领跑”

中关村始终站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潮头,肩负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重任。步入新时代,作为“三城一区”的领头羊,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的能量更加充沛,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北京市科委相关人士介绍,2018年,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内单位主持完成的国家奖获奖项目达59项,占北京获奖总数的85.5%,占全国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26.3%。高校、院所、企业的创新合力更加凝聚,成果从基础研究到在京落地转化的创新链条更加完善,中关村科学城成为北京的科学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

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的创新与金仓数据库产业化”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突破了数据库管理系统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大数据核心技术。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形成的国产数据库品牌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全国累计部署超过50余万套。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与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笔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在多源笔交互信息感知技术、复杂笔迹结构理解技术、笔式智能交互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代表性的成果。此外,合作单位通过院企合作,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使鸿合科技公司在人机交互应用方面形成了突出的产业优势,实现了5大系列20多个品种电子白板、交互式平板的产业化,覆盖国内30多个省市,并推广到29个国家。

北京市科委相关人士表示,北京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推进“三城一区”建设、实施“10+3”高精尖系列政策,重点围绕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工作,更好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转载链接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342600.shtm

 

                                          信息来源: 中国科学报


首页   |  中技网简介   |   特别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盟机构   |   诚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