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技网官方平台!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010-82830965
技术分类
技术分类
服务指南

我国技术转移人才培育的现状、短板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3/28 18:37:27

编者按:文章来源于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作者从我国宏观和微观方面,较为全面、客观的分析了我国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比如,文章中提到,我国技术经纪人培训、认定、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在计划管理、标准化、教程编撰、培训组织、工作交流等各方面,已形成稳定规范的工作体系,并且向着加强地区间交流、联合组织人才培训的方向探索。一些全国性技术转移机构高度重视技术转移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和培训模式探索,也创造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未来技术转移行业专业职称序列也有可能向着多元化方向探索发展,如技术经纪师、技术评估师、技术分析师、技术咨询师、项目策划师、管理工程师等分类方向。

但文章也同时指出了我国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文章说,尽管我国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也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创造了一些好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在规划计划、体系构建、政策扶持、工作力度等各个环节都比较薄弱,粗略梳理,我国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以下不足和痛点主要体现在计划管理环节滞后缺乏完整体系构建相关理论研究薄弱人才专业职称体系有待建立人才的扶持鼓励政策力度有待加强等五个方面。在加快建立我国技术转移学历教育体系方面,文章指出,要落实《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有关要求,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经验,结合我国技术转移实践,加快探索建立我国技术转移学历教育体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鼓励有较好基础的高等院校建立技术转移学院,加强技术转移高中级人才培养。

我们认为,文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结的比较全面、客观,无论对我国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还是相关行业协会、大专院校、专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都值得研究和探讨。

  原文作者: 高蓝星  原中国信息报副总编高级记者经济视野网总编辑,2007-2016年国家统计部门官方评论主要执笔人。

全文转载如下:

 

作者原标题:                高蓝星:技术转移人才培育的现状、短板与对策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第一要素。在技术转移活动中,技术转移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我国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正逐渐受到各级政府重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技术转移人才培育与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显然是技术转移体系构建中的一个明显短板,需引起高度重视。

1.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逐渐引起重视

  近年来,各级政府有关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问题多有关注和提及,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提出了“十三五”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量化目标:“培养1万名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当时由于我国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尚未形成,因而虽有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目标,但目标实现的路径和方案尚不清晰和具体。

  2017年9月出台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对培育和壮大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做出了更具体的部署。要求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完善多层次的技术转移人才发展机制。加强技术转移管理人员、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人才队伍建设,畅通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通道。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技术转移相关学科或专业,与企业、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等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将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纳入国家和地方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各地在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等出台的相关文件和工作部署中,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有所提高。如北京市出台的《新时代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行动计划(2018-2022年)》,对大力培育技术转移中高级人才,从组织措施、政策保障、建立职称体系等各方面做了重点部署。

2.技术经纪人才培训工作逐渐规范和体系化

  我国技术经纪人培训、认定、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在计划管理、标准化、教程编撰、培训组织、工作交流等各方面,已形成稳定规范的工作体系,并且向着加强地区间交流、联合组织人才培训的方向探索。如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科委2002年就出台了《北京市技术经纪人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技术经纪人培训、认定和管理工作。近年来,北京技术市场协会不断推进技术经纪人、评定和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并开始加强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定工作的探索和高级技术经纪人才培训工作的组织。《四川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提出与国际技术转移组织联合培养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加强技术经纪人跨部门、跨地区联合培养和跨区互认。

  一些全国性技术转移机构高度重视技术转移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和培训模式探索,也创造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如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对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建立了覆盖培养、管理、考核、升迁等各环节的规范化人才体系。平台运营机构专门安排一名副总主抓培训工作,制定了严格系统的员工专业培训计划,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内部培训三种方式,专业培训授课与业务人员轮讲相结合,内容包括行业发展、专业知识、运营实务、标准流程、最新理论、业务技巧、经验交流等各方面,每周定期进行培训,雷打不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促进员工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同时平台建立了与经济杠杆挂钩的业务学习奖励制度,调动、激励技术转移人员主动加强学习、参加培训和申报相关专业资质考试的积极性,形成学习型企业的浓厚氛围。

3.开始探索技术转移专业人才职称评定工作

  职称是对某领域人员业务专业化水平的规范化评定,是工资定级、工作任用、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标准,也是吸纳人才、稳定和提高人才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一些地区科技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开始探索建立技术转移相关人才专业职称体系。一些地方开始探索技术经纪师、创新工程师和科技评估师等职称的评定工作。山东省发布《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评价和培育做出专门规定;上海大学出台《科技成果转化人员高级职称评审办法》;湖北等地也出台了类似的办法。从行业特点看,技术转移领域因为工作环节和内容复杂多样,职称探索的难度也会比其他职业领域大,未来技术转移行业专业职称序列也有可能向着多元化方向探索发展,如技术经纪师、技术评估师、技术分析师、技术咨询师、项目策划师、管理工程师等分类方向。

4.技术转移高级人才培训升温

  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市技术市场办、上海市科委、中技网等单位和机构,以及一些技术转移机构和大中城市科技主管部门,开始加强对高级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的组织,包括高级技术经纪人培训和技术经理人培训。各地组织开展的高级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在内容上,突出理论知识拓展、市场环境和趋势分析、评估评价、项目策划、知识产权、国际技术转移、典型案例研究等培训内容;在形式上,突出教学互动、案例剖析和实务演练,并注重引进国外师资和教材教案,加强国际交流。

二、技术转移人才培育的不足和痛点

  尽管我国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也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创造了一些好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在规划计划、体系构建、政策扶持、工作力度等各个环节都比较薄弱,粗略梳理,我国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以下不足和痛点:

1.技术转移人才培育计划管理环节滞后

  相比我国科技创新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知识产权行业,我国技术转移行业人才培养在规划计划方面显得明显薄弱和滞后。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在宏观规划计划、体系构建和项目建设的配套方面,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完整配套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项目计划,而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方面,从宏观到中观层面,至今未见到相应的规划和计划。这种状况,显然会对完善我国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形成明显掣肘。

2.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缺乏完整的体系构建

  技术转移人才是一种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难度大、周期长,其人才培养绝不是仅仅靠办几个培养班就可以解决。因此,要培育强大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需要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初中高级人才培养相结合、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际交流相结合的完整体系。目前,我国技术转移学历教育、学科建设基本是空白,高级人才培养相对滞后,还未形成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培育体系。

3.技术转移人才相关理论研究薄弱

  近年来我国技术转移重实务、轻理论现象比较明显,理论界对技术转移人才培育领域的许多重大课题缺乏关注、研究和交流,如技术转移人才的科学分类,技术经纪人和技术经理人的差异与定位,技术转移梯次人才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人才培育体系构建,国外技术转移人才培育经验借鉴等。

4.技术转移人才专业职称体系有待建立

  职称是对某领域岗位人员专业化水平的规范化评定,是工资定级、工作任用、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标准,也是稳定和提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目前,科研人员有研究员职称序列,工程技术人员有工程师职称序列,管理人员有经济师职称序列,但技术转移人员还没有设置相应职称序列。这种状况不利于技术转移队伍的稳定,不利于技术转移人才成长和培育,不利于技术转移行业对高级人才的吸纳。虽然目前技术转移相关职称评定工作开始在少数城市探索开展,但目前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整体的规划、协调和组织,各地之间的做法也缺乏交流。

5.技术转移人才的扶持鼓励政策力度有待加强

  成熟专业的技术转移人才是一种稀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建设高水平的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不仅有一个加大人才培养投入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吸纳和留住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问题。目前技术转移虽然是朝阳行业,但由于技术转移工作复杂性强,行业管理未完全走向规范化,行业人才回报低,风险大,难以吸纳和留住高级复合型人才,因此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这种状况亟待政府加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吸纳、稳定、使用等各环节的政策扶持力度,使技术转移行业的人才政策、人才环境与其在国民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相匹配。

1.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计划管理

  从宏观到中观层面,应制定中长期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规划、计划,从目标体系、协同配合、组织措施、配套政策等各方面,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2.构建统一规范的技术转移人才管理体系

  技术转移行业专业人员的分类和统计工作,应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统计管理系统中予以规范,为加强行业规划、调控、引导奠定规范的统计基础和管理基础。同时应在协调整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工作体系的基础上,将技术转移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纳入统一的培养体系。

3.规范技术转移行业管理

  加强技术转移行业管理组织建设,明确技术转移管理和人才培育的具体主管部门及主管行业协会,明确其对技术转移人才的规划计划、统计调查、政策制定、标准规范、培训交流等各方面的管理职责。

4.加快建立我国技术转移学历教育体系

  落实《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有关要求,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经验,结合我国技术转移实践,加快探索建立我国技术转移学历教育体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鼓励有较好基础的高等院校建立技术转移学院,加强技术转移高中级人才培养。

5.鼓励探索技术转移人才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

  结合技术转移行业多学科、多领域复合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实践性强的特点,按《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有关要求,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探索建立技术转移高中级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促进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同时,发展联合培养机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技术转移理论研究与实践深化的良性互动。

6.促进技术转移专业职称体系的行业化

7.加大技术转移人才政策扶持力度

  技术转移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重点发展的朝阳行业,但目前技术转移行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引力不足,技术转移行业有利于吸纳和稳定高级人才的政策环境和运营环境还未形成。应按科技部“将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纳入国家和地方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的有关要求,在户籍、公租房、职称评定等各方面,出台和落实有关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来源: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作者: 高蓝星  原中国信息报副总编,高级记者,经济视野网总编辑,2007-2016年国家统计部门官方评论主要执笔人。

转载:中技网技术转移研究中心  


首页   |  中技网简介   |   特别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盟机构   |   诚聘英才